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没有文物的博物馆,究竟应该如何建设?

2017-09-05 大侦探 弘博网


8月30日,由天文馆专业委员会、德令哈天文科普馆联合承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17年年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德令哈召开。


本次大会设立包括“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展览、影片的创新与趋势”、“新技术应用与场馆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理想与现实”、“新时期自然博物馆建设”、“科技馆专委会专题研讨”、”2017全国天文馆发展论坛“、”专业科技博物馆运行管理“、”地学类博物馆创新与发展“与“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等13个分会场,近90个学术交流报告。


其中,在“新时期自然博物馆建设”会上,重庆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及浙江自然博物馆三位馆长对其所在博物馆的展览、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与讨论。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代自然博物馆建设的创新实践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就自然博物馆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我国自然博物馆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并着重介绍了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建设实践中的创新经验。其中,关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如何在展览策划中追求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在场博物馆带来很大启发。


一. 传递科学知识


1.展教理念先行

欧阳辉指出,展教理念是展览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前提,倘若没有展教理念,展览形式设计与内容策划便缺少指导,难以做到知识的传递。


而展教理念先行要求博物馆必须清楚“展什么?怎么展?”这个问题。


展什么?——除展示自然历史之外,还应展自然关系,揭示自然规律,并且关注当代,关注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怎么展?——首先,以物为基,彰显自然本色。展品是知识内容和叙事线索的支撑点。再者,以人为本,体现时代要求。呈现最新研究成果,激励大众探索发现;同时,揭示生态联系,鼓励大众保护自然生态。


在展教理念先行的指导下,重庆自然博物馆发展出自身的展教理念,即:以人文本,面向大众;贴近生活,增强体验;推行“探索与发现”的科学教育方式;重视“美”的塑造。欧阳辉认为公众参观博物馆是为了寻找一种文化体验,现代自然博物馆应当把对自然科学的思考深度、对美的追求方向传递给公众,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2.注重谋篇布局


——改变叙事方式

 主题制展陈体系的构建:策展要义在于紧扣主题形成展示单元。以观众认知为导向,不完全受学科体系的约束,对于博物馆,则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导引式展陈文本的编写:除对展示主题及内容进行规划外,还应加入对展陈空间的描述,同时对各单元的展示形式提出建议,在此基础,让设计师发挥


——建构内容体系

展览内容体系,如同金字塔,自上而下:

 总主题,比如重庆自然博物馆展示主题是“地球·生物·人类”;

 各展厅主题,如进化厅的主题“生命激流”;

 各单元的展示内容

这三者彼此之间是相互支撑,整体是有序的逻辑结构。


——对策展人的要求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对视觉艺术有较强感知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对主题提炼与内容架构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对故事线索和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对形式构思与设计提示的能力。


3.以恐龙厅的内容架构为例

此展览主题名称“恐龙世界”,旨在体现恐龙种类的多姿多彩和恐龙研究的精彩纷呈。此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展示单元,分别为发现恐龙、解剖恐龙、恐龙再现与回望恐龙,以展示一条清晰的故事线。


发现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发掘现场


解剖恐龙——恐龙实验室、学者书屋 ,鼓励更多学生对恐龙感兴趣


恐龙再现——六大恐龙骨架展台;恐龙足迹、恐龙蛋展区


回望恐龙——恐龙及相关知识拓展


4.策展方法小结

欧阳辉提出了对于如何通过展览传递科学知识的四点内容,分别是:以标本诠释自然世界;以线索串联历史进程;以事例阐释科学原理;以探究启迪创新思维。


二.强化艺术设计


对于如何强化展览的艺术设计,欧阳辉从空间利用与总平面设计、视觉效果与差异化表达、体风格与艺术性处理与科技手段与选择性利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1.空间利用与总平面设计 

·决定参观动线和空间规划利用


·变化的空间带给人带来新奇和愉悦


2.视觉效果与差异化表达


3.整体风格与艺术性处理

展览在视觉艺术设计方面,需要把握总体艺术风格;平面版式设计方面,需要力避零乱杂乱。



 4.科技手段与选择性利用

展览必须合理使用投影、影视,二维码、App等。


最后,欧阳辉提出了对自然博物馆展陈的几点思考。首先,博物馆展陈要让展品说话;其次,展览形式要与内容相契合;最后,观赏性展项要与描述性展项相互配合。



上海自然博物馆打造原创的博物馆核心课程体系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管委会主任姚强指出,基于博物馆的常设展更新有周期、展览的普适性导致无法满足各个年龄段以及展览知识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导这三点考虑,上海自然博物馆近几年将教育作为其工作重心,并且将打造原创的博物馆核心课程体系作为其教育工作的立足点。


对此,姚强通过四个方面对上海自然博物馆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博物馆能为观众提供什么?


首先,博物馆需要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去思考:“博物馆应该为观众提供什么?”或者“博物馆要打造什么样的教育?”如今,人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途径去获取自然知识,而自然博物馆如何从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关键看自然博物馆能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收获和体验。


上海自然博物馆则可以为观众带来以下体验:


主题展览            

展览也是博物馆教育的起点。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内容丰富的展品和展览给予观众以自然知识的启蒙。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

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提供不同的自然主题教育活动,以满足各年龄、各知识水平观众的需求,并可以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进行深入学习。

博物馆外的课堂    

可以通过微信、增强现实技术、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游戏以及系列书籍,在博物馆外探索自然的秘密。

体验科研            

可以通过上海自然博馆的“螺里螺说”视频网站,与自然史研究室的老师进行互动,还可以参加“馆校合作”项目,与科学家到野外观察、做研究。

分享知识            

可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官网上创建兴趣小组,与他人分享自然知识;可以参加青少年科学诠释者项目,在博物馆现场与游客分享自己的故事,锻炼表达能力。


二.博物馆核心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丰富,呈现方式多样,并且涵盖了全年龄段,但这些教育活动的建构并非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一定体系进行架构


1.“3+2”教育体系

展览教育、拓展教育、线上教育、观众调研和人才培养构成了上海自然博物馆“3+2”教育体系。其中,展览教育是博物馆教育的核心。 



2.核心课程——自然探索移动课堂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 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展览资源原创开发的系列教育活动,现有57个探究主题,致力于满足3-18岁青少年的体验型、探究性学习需要。并具有以下特点:


·活动主题多元化:内容涵盖动物、植物、天文、地质、古生物等自然科学相关的主题。


·目标群体分众化:受众覆盖亲子低幼、小学低、高年级、初中、高中等各年龄段。


·呈现形式多样化:采用角色扮演、观察记录、主题演示、动手实验等不同方式全方位调动青少年的主观学习动力。 


·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活动实践最新教育理念,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形成对跨学科核心概念的认知。


·实施地点灵活化:项目坚持标准化原则,将每个活动制作成独立的教育资源包,使项目不仅能在博物馆内开展,还能进入学校、社区,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自2015年4月开馆以来,自然探索移动课堂累积实施2300余场,服务受众近42000人次。活动信息以精心设计的活动日历的形式传达给公众。


3.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的延伸

以“自然探索移动课堂”为原点,上海自然博物馆做了进一步延伸。


课程整合

整合课程资源,推出绿螺训练营。将围绕同一主题的若干个教育活动串联起来,形成进阶式的系列课程,满足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的需求。

衍生活动

衍生出课程之外的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如自助教育活动“小小博物家”、博物馆之夜、“我的自然百宝箱”、实验秀、科普剧、一起聊聊吧。

科普丛书、资源包

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开发一系列科普丛书,旨在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线上资源

核心课程被改制成各种线上教育资源,如MOOC、VR技术、AR技术、网站-专家来了、微信、APP等。


跨界合作

为进一步拓宽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实施渠道,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包括馆校、馆研、馆际、馆企合作四个方面。


4.开发思路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上海自然博物馆逐步形成了从核心课程出发,延伸到线上、线下各类教育资源的由点到面式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思路,采用了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运作模式。


5.观众评估提供指导性意见

教育资源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展览、教育活动的调研评估,为后续资源的开发、优化提供指导性意见


三.配套组织管理机制——针对展示教育部门


教育体系的构建还需要配套组织管理模式的革新。主要包括部门架构、馆内外资金渠道、人才培养三方面。


1.部门构架

通过展教部门改革,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立了一只专职研发博物馆原创教育资源的员工队伍,希望充分调动青年运功的创造积极性,为博物馆教育注入活力。


2.利用馆内外资金渠道

通过多渠道资金维持博物馆项目开展。馆内资金主要包括项目(非经常性项目和日常运行经费)和种子基金(总数约20个)。馆外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教委、科委课题,出版、文创基金。


3.人才培养

通过多元化培训,为员工成长提供平台。人才培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教育团队和个人在许多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荣誉。


最后,姚强对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愿景和不足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上海自然博物馆应以博物馆精品课程助力素质教育、以衍生化展教资源分享科学新知、以体验式主题活动激发探究热情为愿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教育课程、技术手段、教育人员方面的不足。



浙江自然博物馆众包众筹众创——博物馆策展新模式探析


浙江自然博物馆率先尝试把经济领域“众包、众筹、众创”的热门做法引入博物馆,是一次策展新模式的探索,并获得“2017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严洪明认为,“众包、众筹、众创”能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和社会参与,集众智汇众力,使展览与现代生活关联,全方位融入民众的智慧与力量。


在会上,严洪明对于浙江自然博物馆的“众包、众筹、众创”策展模式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一.“众包众筹众创”的展览模式缘起


1.解决公众对于博物馆的不满

严洪明指出,观众对于博物馆有5个不满:与公众关联性小;博物馆变化少;博物馆不关注公众想法;博物馆缺乏创新;博物馆不适合社交。


2.满足公众对博物馆有新需求

除了不满,如今的公众对于博物馆更有了新的期待:希望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希望展览融入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希望可以参与到展览策划中。


3.顺应“众包众筹众创”风潮

众包众筹众创在经济领域轰轰烈烈开展,2013年国外博物馆已有实践。


4.响应国家对于馆际合作与交流的要求

整合资源,与杭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合作,发挥三馆的藏品特色和专业优势。


二.展览策划


1.整体构思

此次展览的策展团队由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三馆抽调的22名“精兵强将”组成,分别来自各个门类专业。此次展览的目标为尝试新理念,打造“立意高、内容新、推广好”精品展览。同时,博物馆还获得馆外支持,由5家公司支撑,5家主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并发挥3馆品牌叠加优势。


2.策展思路

浙江自然博物馆响应国家“共建共享,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方略。严洪明认为“共享”指的是向公众免费开放,“共建”则是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开放办馆。


3.策展理念

此次展览以“从百姓家中来——众包/众筹/众创”的理念为指导。众包指的是展览创意,内容撰写;众筹则指展品捐借,资金支持,众创则为展品创作,项目研发。


4.选择展览项目

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选择合适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开展多学科研究、拟定目标时间节点、不断进行交流研讨以及注重社会公众参与。


而选择生肖贺岁展项目优点在于生肖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寓意吉祥,寄托美好,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能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参与


5.拟定方案、项目方式、组团运作

2017年3月,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三馆在杭州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筹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四个工作组。


6.展览流程与时间节点


7.具体实施

·开展策展交流会、展示设计交流会等,就展览内容与形式展开讨论,并提出优化修改意见。


·浙江自然博物馆通过微信发布系列19篇展览信息,并通过网络媒体进行转发,扩大展览在公众的影响力,从而获得公众支持。


·展览众包,呼吁公众参与展览创意和内容编写


·展品众筹,号召公众捐赠或借用收藏的与鸡相关展品


·资金众筹,鼓励公众自愿购买100元/300元/500元科普活动


·作品众创,欢迎公众创作展品、教育项目研发


·科教活动众创,开展与展览配套的专家讲座、科教项目研发


8.众包/众筹/众创的作用

严洪明指出,采用众包、众筹、众创的新模式策展:广泛吸纳社会参与;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呼应创新民主化需求;聚众智\汇众力\共众享;加快博物馆溶入现代生活,强化博物馆亲和力;促进博物馆策展模式由封闭、半封闭向网络化、开放式转变。


最后,严洪明指出,众包众筹众创在博物馆应用并非易事,需要精心谋划,付出艰辛努力。任何展览,不是开始了就会成功的,而是需要线上线下、馆内馆外的及时跟踪与对策,更需时间精力与热情耐心。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下设天文馆、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技馆、专业科技博物馆、国土资源博物馆、湿地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普场馆特效影院等九大专业委员会。国内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社会历史类,而自然科学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关注与重视。


随后,弘博网将继续为您带来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图文来源: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年会

编辑:大侦探#City


相关链接:

“仰望星空,今夜我在德令哈”——2017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年会召开

博物馆如何通过创新焕发新活力?

保留与创新,众筹与共享,“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如何发展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